羊城晚报 2022-12-01
12月1日,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(2022年总第140场)。在发布会现场,市卫生健康委、市发展改革委、海珠区、市疾控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。
广州疫情点状散发与聚集性并存
病例数仍处高位
发布会现场,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通报,11月30日0时至24时,广州市新增6312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。社会面发现61例,其余均在隔离观察、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。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5629例、轻型和普通型682例、重型1例,无危重患者。30日,全市当日出院(舱)8139例,本轮疫情累计出院(舱)49544例。
张屹指出,广州目前疫情多点、多链、多区,病例数仍处高位,绝大部分个案仍集中在海珠区。全市疫情以中心城区为主,点状散发与聚集性并存,人员密集的城中村一直是疫情传播的重点区域,防疫形势依然复杂严峻。
广州市卫健委:
设置便民采样点,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
张屹指出,针对当前疫情,广州认真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“二十条”,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疫情防控措施。
一、高风险区继续落实防控措施。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“二十条”要求,对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做到应解尽解、应解快解。继11月30日广州市优化防控措施以后,按照核酸检测、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,切实把该管住的管住,该落实的落实到位,该取消的坚决取消,全市调整新增高风险区283个。所有高风险区继续落实“足不出户,上门服务”,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,将降为低风险区。
二、分类实施核酸检测。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策略。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,对风险岗位、重点人员开展规定频次的核酸检测,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“落地检”。根据市民出行、就医等日常需求,做好核酸“按需检测”服务保障。各区根据辖区内人员分布、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,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便民采样点;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。
三、加强重点场所防控。在养老机构、福利机构、母婴照护服务机构等重点场所,近期继续实行封闭管理,每天对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开展健康监测。一旦出现疫情,及时开展排查处置。
四、持续推进疫苗接种。根据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,广州市将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。通过设立绿色通道、临时接种点、流动接种车等,重点做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。
张屹强调,广大市民应时刻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良好卫生习惯。进入公共场所时配合落实测体温、扫场所码,凭健康码绿码进入。来(返)穗人员主动进行健康申报,省外来(返)穗人员继续实施“三天三检三不”措施,即抵穗后3天内每天核酸检测,期间不聚集、不聚餐、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。离穗人员仍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。
当前,广州市正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,各相关部门正抓紧修订出台相关政策,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
广州疾控:
对密接的甄别更倾向于“六同”人员
呼吁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
对于昨日(11月30日)各区解除对临时管控区的管理,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表示,解封并不意味着解防,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要检测更科学,处置更精准。
张周斌指出,对于核酸检测而言,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代表不开展核酸检测,而是优化为对风险岗位、重点人群分类开展固定频次的检测、对重点机构开展抽样检测、对工作生活有需要的市民开展便民检测。“其实就是用监测的思维和便民的手段,筑牢第一道防线,实现疫情的早发现。”对于应急处置而言,也是在快速流调的基础上,更强调精准性。例如,对密接的甄别,更倾向于接触比较密切、感染风险更高的人员,比如同吃、同住、同工作、同娱乐、同行和同聊天等“六同”人员。
对风险区域的划定也需要综合性考虑传播风险,原则上以同一进出口的单元、楼栋为单位,精准划定高风险区。“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流调成果的转化效率,实现快转快管、快封快解,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。”张周斌表示。
值得关注的是,广州市老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比较低,不利于预防感染后的重症。张周斌呼吁,之前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老年人请及时接种;完成第二剂次接种超过3个月的,也推荐及时完成加强免疫接种。
海珠区:
现有高风险区8368个
其余区域均按低风险区管理
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、常务副区长傅晓初介绍,11月30日海珠区已解除了区内所有临时管控区;瑞宝、南石头等13条街道的66个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;康鹭、后滘、台涌等高风险片区以单元、楼栋为单位重新划定高风险区。目前,全区有高风险区8368个,其余区域均按低风险区管理。
“对于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,做到‘足不出户’,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,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。”傅晓初表示,目前海珠区使用水马、警戒线等对高风险楼栋进行间隔,张贴高风险区标识,派工作人员24小时巡查值守。对尚未转运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,要求切勿私自离开,避免接触他人,造成社会传播风险。
在服务保障方面,组织10余家大型生鲜电商企业,加大配送力量支持;优化设置医疗保障点46个,55台救护车、382名医护、135条医疗保障热线,指定4间三甲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。建立区级应急救援队伍,畅通与各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。目前已对3.47万老人、幼童、孕产妇、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登记造册。对于孕产妇,由广医二院、市红会医院、珠江医院、区妇幼保健院分类做好医疗保障,开设24小时孕产妇医疗服务专线,提供孕期健康和心理咨询服务;对于儿童患者,由区健康中心安排儿科专家,提供视频问诊服务;对于老人及慢性病患者,由驻点医生开展健康管理和用药指导。
“高风险区市民朋友的其他用药需求,也可通过线上平台下单。目前各高风险区已按居住人口数量配强送药队伍,志愿者24小时轮班分片包干,送药上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。”傅晓初说。
广州发改委:
加大市场帮扶力度
新增减税降费等超900亿元
发布会上,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旭介绍,今年以来,广州市坚决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重要要求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先后出台双统筹30条,稳经济152条及99条接续措施。1-10月,全市税务部门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900亿元;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839万元,惠及困难群众74.6万人次;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.2%,工业投资增长13.4%。
“接下来,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发改委全力以赴促进经济恢复发展,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。”陈旭说。第一,加强企业服务,支持全市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企业“能复尽复”“应复尽复”。第二,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,做好交通运输、文体娱乐、住宿餐饮等困难行业纾困。第三,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效。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,推动项目早开工、快建设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。
据悉,今年1-10月,广州1654个市“攻城拔寨”项目完成投资5051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96.6%,超过时序进度13.3个百分点,对稳住全市经济大盘起到了压舱石作用。其中,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加快建设,配套15个安置区已全面动工;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、近洋码头等项目投入使用;广佛西环城际开工建设,10条(段)在建地铁线路建设顺利推进。广汽丰田五线、埃安第二工厂等智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建成投产;“强芯亮屏”工程深入推进,粤芯三期启动建设,华星光电T9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顺利量产。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、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等投入使用;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期、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综合楼、市胸科医院整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,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、羊城派、金羊网